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六校联考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一观点出自下列哪一学派( )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2.“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B.辅佐丞相,减少决策失误 C.优化中枢,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这体现了作者主张农业生产要( ) A.讲究技术 B.重视育种 C.因地制宜 D.精耕细作 5.《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中记载: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有的加装了钢刃农具“裂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这折射出宋代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 A.生产工具先进 B.自然条件优越 C.政府重视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 6.按下面图示的编制思路,其空白处应为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设立锦衣卫 D.实行“八股取士” 7.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 A.重视教育事业 B.增强军事实力 C.发展社会经济 D.解放人们思想 8.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据此可知,梁启超力主推行的“新法”是( ) 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B.君主立宪制,以变法救国 C.“扶清灭洋”,维护清朝统治 D.民主共和制,推翻清王朝 10.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其中,有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烈士,也有“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的“十二烈士”。他们共同展现出了( ) A.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C.英勇奋战的抗美援朝精神 D.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 1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承认……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该会议(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D.使新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 12.“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上述材料诠释了( ) A.中国全方位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3.它不仅是国家实力的一种展现,更突出了以国王为中心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强化了古埃及人头脑中“国王就是神”的传统观念。它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凯旋门 D.大竞技场 14.德国某学者指出,欧洲的思想是随着阿拉伯的科学、文学、艺术的到来才从持续了几世纪的沉睡中醒来,而变得更丰富、完美、健康、充实的。据此,该学者认为阿拉伯文化促进了( ) A.阿拉伯地区的统一 B.欧洲城市的兴起 C.中西方文明的汇聚 D.文艺复兴的到来 15.他是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