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素养综合练 一、单项选择题 斯里兰卡岛中南部是高原,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人口数量约为2 095万(2022年),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十个岛屿之一。下图示意斯里兰卡人口密度分布,图中甲地地处中南部约1 000米的高原。据此完成1~2题。 1.斯里兰卡人口最密集区主要分布在( ) A.西南部湿润区 B.西南部干燥区 C.中部高原区 D.沿海低地区 2.甲地成为人口密集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位置优越 D.气候凉爽 (2024河南安阳阶段练习)人口垂直分布结构是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组成状况和构成关系。位于不同的地区,其海拔是不一样的,居住在不同海拔的人口,其数量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规模随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最可能是( ) A.华北平原沿海 B.塔里木盆地山麓 C.云南西北部山地 D.青藏高原湟水谷地 4.图示地区( ) 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 B.2 000~2 300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 C.海拔低于1 600米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 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 (2023浙江6月统考高考真题)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级行政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完成5~6题。 省级 行政区 流入人口 /万人 流入率/% 流出人口/ 万人 流出率/% 甲 155.1 2.5 1 152.1 18.9 乙 1 618.7 25.1 236.2 3.7 丙 339.1 13.1 60.3 2.3 丁 100.2 4.2 241.4 10.0 5.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6.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 (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人口年龄结构三角图适合刻画国家人口结构的演变路径。三角图中的点坐标记作(C,L,A),C、L、A分别表示少儿、劳动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图a中P所示。任意点O的运动方向含义如图a所示。图b示意1966—202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路径。据此完成7~8题。 a b 7.1966—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为劳动力比重( ) A.少子化、红利化 B.多子化、年轻化 C.少子化、老龄化 D.红利化、年轻化 8.假设自2020年到210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相当于育龄妇女平均的终身可能生育数)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预期寿命由78岁逐步提升到85岁,那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演变趋势如图b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9~11题。 9.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B.老年人口数量大 C.劳动人口比重大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11.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水质的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假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变,西藏三种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状况表。据此完成12~13题。 项目 保持现有模式 着力发展支柱 产业、淘汰辅 助性产业 着力发展 旅游业 水资源 承载力 4.05 12.84 2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