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521

14.2《荷塘月色》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708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4.2,荷塘月色,教案,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荷塘月色》朱自清 【学习目标】 一、通过朗读,体会月下荷塘的朦胧幽静之美,借助对动词、形容词和意象、手法的分析,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手法,学会运用比喻和通感表现景物特点,学习作者如何在景物中自然地融入感情;(重点) 二、梳理文章的感情线索,结合朱自清的生活处境,理解他“不宁静-宁静-不宁静”的情感变化,感悟月下荷塘的宁静自由之境;(重点) 三、品味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典雅诗意,通过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朱自清融情于景、复杂、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难点) 【导入】 (问题)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首先,让我们通读全文,分析一下哪些段落在直接地描写荷塘月色。 (预设)同学们应该都找到了,文章的第4- 6 段,对荷塘月色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学习活动一:感知荷塘月色】 活动概述:朱自清用了哪些方法来呈现和突出荷塘月色的特点?请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思考分析,并完成表格。 具体实施: (一)从景物的特点来看,4-6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又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勾划课文当中的关键字、词和语句,用 2-3 个词组来进行概括。 月下荷塘(第四段):风姿绰约、幽静淡远 荷塘月色(第五段):缥缈轻柔 荷塘四周(第六段):幽暗迷蒙 (二)在朱自清写下这篇散文之后,很多人慕名来到了清华大学的荷塘,想要现场领略一下这梦一般的景象,可是他们往往大失所望。现实当中的荷塘美则美矣,却似乎缺少了朱自清笔下的梦幻和神韵。可以说是朱自清用自己的文字为清华园的这片荷塘增添了一层美妙的滤镜。那么朱自清用了哪些方法来呈现和突出荷塘月色的特点?现在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的第4- 6 段,根据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完成以下表格。 文段 景物 关键字、词、句 角度/手法 作者情感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预设) 写景方法1. 选择精妙生动的字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教师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曲折折和弥望两个词语就体现出了荷塘的广度,以及其天然、灵动之感。而田田二字也非常地传神,它写出了叶子的连绵相叠以及饱满充盈的状态,而这两个字与满满、密密等相比,又更加地轻盈灵动。那他接着说。“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花叶的疏密有致,使得眼前之景不至于会过分艳丽或者是热闹。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样一个动词便有了亲密而不拥挤的愉悦感。那最后一句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是指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那现在朱自清用来形容叶子底下的流水,那就似乎也有了一种娴静而多情的感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教师语: 一个“泻”字,就把月光的这种温柔流淌,仿佛是可见可居的状态传达得淋漓尽致。而“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不仅可以见到时间的动态流逝和变化,也同样地营造出了静谧生动、缥缈轻柔的氛围。 朱自清对于数量词的运用也颇得中国化的神韵。比如他写到,“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树色乍看像一团烟雾,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这样一种简约而恰当的空间组合,更加增添了荷塘月色那样一种缥缈幽静的美好的风味。 写景方法2. 丰富的手法,多情的想象 (1)比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