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 高》 ———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 【学习目标】 1.品词赏句,把握登高文本中景情关系的特征,了解文本批注等鉴赏方法。 2.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3.体会登高文化,并形成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的1、2 【学习课时】一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为下一届同学学习杜甫《登高》提供一份注解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诗歌《登高》,看一看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在唐诗的大数据统计当中,大家猜猜看全唐诗当中写到的最多的季节是什么?用到的最多的词语是哪一个?写到的最多的场景是什么?写到的最多的颜色又是什么?写到的最多的情绪又是什么? 老师来公布答案,全唐诗当中,五万多首诗歌写到最多的季节是秋,写到的最多的词语是“不”,当然也含有这个“无”,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唐人最爱说不,写到最多的场景是江边,写到最多的颜色是白,写到最多的情绪是孤独。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首登高。以上因素都具备,它是一个经典的篇目,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它又经典在哪里呢?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胡应麟给了极高的评价,说这是古今七律之第一。而元代人又说,此诗无一句不惊奇,句中无一字不惊奇,那我们将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呢?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一种做注的方法。 【知识补充】 注解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读古诗、读文言文都要依托书下注解,那么我们能不能自主学习为杜甫的《登高》诗做一个注呢?杜诗是文学的经典,在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千家注杜的辉煌。虽然夸张,但是也能看到对杜诗的尊崇和热爱,从宋代到明代、清代、当代注杜就从未停止过。王嗣奭的《杜臆》、浦喜龙的《读杜心解》、杨伦的《杜诗镜诠》、钱谦益《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所以看得出来,每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为杜诗写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注解。经典作品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典就是不断的被后人释读,做出隶属于不同时代的注脚。在这个过程当中,赋予一部作品以经典性,使其永远鲜活,永远具有时代意义,可以看的出来,做注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所以我们今天想要走进伟大作家的心灵,我们也用这种学习方式。 我注杜诗,这是我们的学习任务,老师来具体解释一下。请大家为下一届同学学习杜甫《登高》提供一份注释较内全面的学习资料。 在我们过去的语文学习当中,不断的使用注释的方法,可以说注释是我们走进陌生文本的一根拐杖,今天我们在学习《登高》的时候,为下届同学提供一个详实的注释文本,这是我们今天的整体学习任务,那么这个学习任务将由三个学习活动来完成。 【学习任务一】 注是核心,请你仿照我们课本中已有的注释,与所在小组的同学讨论合作,另外选择首联和颔联的词语,为其作注。 这个活动它有两部分来构成,我们先看一看书下都注释了哪些词语。注释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在前两年当中,书下注释了这些词语,“鸟飞回”,当然你放到整首诗当中,你为了押韵,你可以读作鸟飞huán,鸟在疾风中飞舞盘旋,落木注落叶,萧萧注草木摇落的样子,我们先来管窥注释的特点,聪明的你不难发现,注释首先帮着你干嘛?释义。意思需要解释,鸟飞回不是简单的我们望文生义的那个鸟飞回来的意思,是鸟在疾风中飞舞盘旋,飞来飞去的样子。 首先是明确正确的含义,包括落木也具有这特点,他告诉你是落叶,而不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砍伐的树木,除此之外,这样的注释除了解释正确含义之外,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请大家打开学习任务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