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68年 明朝建立 元朝灭亡 14、15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5C末16C初 新航路开辟 14-17C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640年 英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 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近代科学产生 与世界潮流横向比较来看:故步自封,面临挑战 “危”中有“机” 导入: 有人认为,明朝雄伟、智慧,“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但也有人认为,明朝内敛、封闭,自我设限,极端专制。 明思宗朱由检 那么,对于明朝又该如何去认识呢? 明太祖朱元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1.把握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的史实,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影响。 2.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的形势,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培养立足世界,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3.了解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关系,掌握明清易代的相关事实。 目 录 CONTENTS 叁 江湖之远:边疆治理的效与果 壹 庙堂之高:政治制度的废与立 贰 世界之大:对外关系的进与退 肆 历史之变:大明兴衰的思与识 一、庙堂之高:政治制度的废与立 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故于明一代,当措意其制作;措意明之制作,即当究心于明祖之开国。 ———孟森《明史讲义》 明朝建立: 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动乱波及全国。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北伐推翻元朝。 招募老乡徐达 得遇贤才李善长 徐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礼遇刘基,广纳贤才 整合农民势力 消灭竞争对手 1 2 3 4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强化皇权 材料一: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刻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主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 ———朱元璋《讨张士诚檄》 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三:(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吸取前朝教训;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相权与皇权矛盾尖锐,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直接原因:胡惟庸宰相职权扩大,骄横擅权 1、废除宰相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废与立 行中书省 皇 帝 中书省(宰 相)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元朝行政机构 中央机构———废除相制,设立内阁 明初行政机构 皇 帝 中书省(宰 相)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 按察使司 明太祖沿袭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 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皇 帝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承宣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府(州) 县 三司分权 互不统属 权归中央 削弱地方,加强集权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废宰相,权分六部 凌晨四点的日出?哥当然见过!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材料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一、政治制度的废与立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内阁 一、政治制度的废与立 (1)形成和发展 明成祖 内阁(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时 期 明太祖 设置内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