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贰 崖山之后无中国? 崖山之后 中国? 无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课标要求】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时空角度看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开始时间 灭亡时间 统治时间 辽 ★ 上京 ★ 西夏 党项族 ★ 1227年 189年 金 ★ 会宁府、★ 1234年 ★ ①少数民族建立 ②统治时间长 填写表格,并概括辽、夏、金三个政权的相同点 契丹族 女真族 兴庆府(今银川) 中都 (北京) 209年 119年 一、天下之分 ★ ★ ★ 耶律阿保机 李元昊 完颜阿骨打 ★ ★ ★ ★ 916年 1038年 1115年 1125年 五代十国 金灭辽 金灭北宋 辽与北宋的和战 战:澶州之战 和:澶渊之盟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战:各有胜负 和:庆历和议 金与南宋的和战 战: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和:宋金议和 元 两宋时期的政权并立 与宋之间的关系:长期对峙、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辽:南北面官制 西夏:汉式官称,本民族官称 金: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 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制度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何作用? 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在治理过程中,既有本民族的制度,也有汉族的制度。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交融,有利于后期的统一大王朝出现。 ①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并存; ②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程度、逐步深入汉族居住区。 中国历史纪年表 (五代—元) 依据图表,概括辽宋夏金时期的政局特点。 一、天下之分 多中心并不代表天下体系的崩溃,天下是分而不崩。 ———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 中国历史纪年表 (五代—元) 辽—南宋:360年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宋辽战争:25年 宋夏战争:不到10年 辽金战争:11年 宋金战争:16年 又一个“魏晋南北朝”? 政权相对稳定; 各政权间存在较长时期的和平。 209年 167年 189年 119年 149年 1.从政局形势看 二、分而不崩 P58学习聚焦 辽夏金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2.从国家制度看———辽夏金 二、分而不崩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契丹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 四时捺钵:流动的政治中心 依据材料,指出辽国“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 ①南北面官的双轨行政体制,胡汉分治; ②政治中心为四时捺钵,保持草原习俗。 2.从国家制度看———辽 二、分而不崩 P58学思之窗 材料一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 材料二 元昊对宋的国书本要直接称皇帝,后通过协商改称“兀卒”。对于西夏国书中这一僭越的称呼及其他西夏官职宁令、领卢等,双方约定只能音译。音译可以假装不知夷狄之语的意思,面子上勉强过得去。 ———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 中央官制仿宋制而建,同时一制二称, 体现多元包容,有利于西夏与宋的和谐共存。 依据材料,分析西夏政治制度的“弹性与包容性”所在 2.从国家制度看———西夏 二、分而不崩 政治典章制度:沿袭唐宋 军事社会组织:猛安谋克 依据材料,分析金政治制度的“弹性与包容性”所在 太祖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全都不加区别,“率用猛安、谋克之名”。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