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填空题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zhí xíng( )任务的同志巧妙地bì kāi( )了穿着高筒马靴、形似mó guǐ( )的jūn fá( )。 (2)cán bào( )的fěi tú( )拿起一块zhuān tou( )威胁他。他看着他们,不屑地说:“heng( ),chǒu( )你们那样儿,吓唬不了我!” 2.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 )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 (3)父亲一向是慈祥的。( ) 3.课文通过时间顺序回忆李大钊遇害的全过程,请完成填空。 4.用“严”字组词,体会李大钊的人物品格。 对子女,李大钊是一位慈祥而不( )的父亲;对工作,即使局势越来越( ),他也没有逃避,而是留下来继续工作;面对敌人,他保持着他惯有的( )态度,即使面对( )拷打,他也要( )党的秘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十六年前的回忆》写的是 年的事情,是按李大钊 、 、 、 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展示了革命先烈 、 的精神,激发我们对前辈的 和 之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读语段,完成练习。 电影《革命者》细腻地呈现了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的全过程:军阀张作霖(lín lǐn)派宪(xiān xiàn)兵来搜查,同时还带来了被扣押(jiǎ yā)的工友阎(yán yǎn)振三。这群①mó guǐ一样的敌人,把身穿②cháng páo的李大钊带走后,用各种方法审讯。但这些③yòu zhì的做法,始终不能让李大钊屈服。敌人眼瞅着无计可施,就对李大钊④zhí xíng了⑤jiǎo xíng。 6.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7.根据拼音依次写词语。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8.根据偏旁可知,加点字“瞅”的意思是 。与其意思相近,且带有相同偏旁的字还有: 、 等。 三、选择题 9.《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开头与结尾都点明“4月28日”这个日期,这样写的好处不包括( ) A.首尾呼应,文章更紧凑 B.突出对父亲被害时间记忆深刻 C.清晰地点明文章主题 D.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10.“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父亲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 ) A.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B.父亲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搭理“我”。 C.因为父亲不知道情况,没有办法回答。 1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炉 甘霖 匪徒 冷静沉著 B.抽届 占据 娱乐 满脸横肉 C.苦刑 会意 埋头 一涌而入 D.法庭 宪法 尖锐 局势陡转 12.提笔歌志士。 清明节时,来到李大钊烈士墓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花圈,我会用 来赞美革命烈士。( ) A.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B.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避免(bì) 僻静(bì) 书籍 幼稚 B.抽屉(qì) 靴子(xuē) 纷乱 剧烈 C.娱乐(yú) 暂时(zàn) 匪徒 砖墙 D.军阀(fá) 蹲着(dūn) 棉袍 昏到 14.下列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即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B.本文采用顺叙的手法,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C.本文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李大钊的革命英雄形象。 D.本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四、句子训练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