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单元概况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建立与繁荣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开放的对外政策 隋唐灿烂的文明 唐朝的衰亡 推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时空观念 581年 盛世局面 589年 618年 627年 641年 710年 唐玄宗 在位时期 755年 763年 唐穆宗 长庆年间 907年 世界 “贞观之治” 646年 8世纪前期 隋朝建立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民族交融 王朝更迭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立唐蕃会盟碑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阿拉伯帝 国横跨亚欧非三洲 隋朝统一全国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唐朝灭亡 遣唐使来华 8世纪中期 庄园开 始在西 欧流行 9世纪 法兰克王 国封君封 臣制改革 7世纪初 伊斯兰教创立 630年以后 阿拉伯 半岛基 本统一 10世纪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 时期划分 对外交流 时代特征:繁荣开放的盛世 时代特征:繁荣开放的盛世 三、制度建设 科举制 (一)科举制 时间 原始社会 夏商周 秦国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制度 禅让制 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征辟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贤德 血缘 军功 品行 门第 才学 方式 推举 世袭 奖励 举荐 品评 考试 从重血缘门第到重才学,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礼运》 ; 时期 选官依据 隋文帝 废除前朝选官制度,依才能取士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ɡòu)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科举制的发展及影响 直接目的:选拔人才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①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的流动起到积极作用; ③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制度建设 科举制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 皇 帝 工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兵部 刑部 审核 执行 草拟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相互协调(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 1、三省六部制的创立及完善 隋文帝时期创立 唐太宗完善 影响 三省相互监督与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制度建设 三省六部制 四、繁荣局面 (一)隋唐繁荣局面 时间 统治措施 效果 共同点 隋文帝 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 开皇之治 唐太宗 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广纳贤才;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政启开元 唐玄宗前期 重用贤能;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农业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