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古诗词诵读《静女》 来源 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 标 摘 录 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课 标 分 解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教 材 分 析 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 情 分 析 由于本教学设计生成于教学实际之前,暂时无法提供学前检测,此处现根据高一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进行如下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高中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所以通过古诗诵读作为过渡段,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语文课程。 学习 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重难点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简介《诗经》,了解相关知识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诵读理解 翻译诗歌 梳理情节,赏析文本 拓展延伸 作业 一、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二、走进《诗经》 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起头,同学们来接吧! 课件展示爱情名句。 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 板书:《诗经》。 三、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小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四、板书课题:静女 淑女,娴雅的女子 检查预习,朗读正音,读出节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音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