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莆田市四中 2024-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 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 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入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 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 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 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 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 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 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 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 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 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 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 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 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 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 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 第 1页/共 11页 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 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破土发芽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 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 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 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 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 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 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