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7867

3《鸿门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67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鸿门宴,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的体例、作者、背景以及有关史书的文学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理解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4、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性格的缺陷,常常会导致事业上的失败,历史上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刚愎自用,放走了自己的对手。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历史,去感受一下《鸿门宴》上的紧张气氛。 一、作者、背景简介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课上讲解。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及本文背景。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本文背景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败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 3《史记》名句积累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二、积累文言中现象,掌握文中特殊的文言字、词、句。可以结合练习册进行。 文言现象的归纳积累可以穿插在课文学习中,不必一开始学习就全部整理出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找出来,最后再归纳总结。 (一)、诵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飨士卒(  )   美姬(  )   鲰生(  ) 卮酒(  ) 樊哙(  ) 瞋目(  ) 目眦(  ) 跽(  ) 参乘(  ) 啖之(  ) 杯杓(  ) 戮力(  ) 玉玦(  ) 刀俎(  ) 答案:xiǎn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