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My friends Lesson 6 High mountains and flowing water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跨文化交际阅读课,主要围绕友谊展开。首先,通过亚里士多德对三种友谊的总结(利己的友谊、只为玩乐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友谊类型,引导学生对友谊的概念和类型有初步认知。接着,引入中国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刻体会真正友谊的内涵,即知音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欣赏。整体教学内容丰富,将西方哲学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深入理解友谊的真谛。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包含一篇短文,文章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音乐家,擅长弹琴。有一天,他弹琴时,樵夫钟子期能听出他琴声中的高山和流水之意,两人成为知音。多年后,伯牙得知子期已逝,便破琴绝弦,不再弹琴。 【Why】 本课时通过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分类,探讨友谊的真谛,引发读者思考。而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则深刻地诠释了真正的友谊是心灵的契合,是知音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这个故事教导人们珍惜知音,真正的友谊是无价的。 【How】 本课时先提出友谊的类型,接着用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进行阐释。文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具体故事,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友谊的内涵。故事部分情节完整,通过伯牙弹琴和子期的回应,展现了两人的默契,最后伯牙的举动体现了他对子期的深厚情谊。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友谊的基本认知。“高山流水” 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契机,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关文化背景不太熟悉,在理解故事深意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但故事本身情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碰撞,提升他们对友谊的感悟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获取梳理中国故事中关于友谊的信息,完成阅读任务; 小组探讨友谊的类型,培养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 运用核心语言描述自己和朋友之间关于友谊的故事; 培养珍视身边友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获取梳理中国故事中关于友谊的信息,完成阅读任务; 2. 运用所学语言描述自己和朋友之间关于友谊的故事。 【难点】 在小组内对友谊的类型进行讨论,培养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 感悟真正友谊的内涵,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真挚的友谊。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引发探讨,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为新课学习导入话题。(5 mins) 呈现亚里士多德关于“友谊”三种类型的总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展现中国古代关于友谊的经典故事,引入本节课主题。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Students read about three kinds of friendship: self-interested friendship, friendship just for fun, true friendship. Students think and discuss about their ideas. Students share some famous Chinese stories about true friendship. 学习理解之感知与注意 观察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发言的积极性与深度,以及对友谊分类和故事的理解反馈,判断导入是否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引发其对友谊主题的思考。 环节设计意图:借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分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探究不同友谊本质的兴趣,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关于主题的故事导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唤起学生对友谊的情感共鸣,为深入理解课程主题奠定基础。 环节二:阅读故事,梳理文章脉络,获取相关信息。(25mins) 学生阅读“高山流水”的故事,通过回答细节问题、分析文章结构、填空并尝试复述故事等方式,梳理语篇脉络,获取提炼故事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