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去年的古装复仇剧《墨雨云间》中,女主一 句“请苍天,鉴忠奸”瞬间成为网络热词。 古代百姓含冤无处申诉,官官相护、正义缺席 的事件屡见不鲜,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关汉卿笔 下这一宗陈年冤案———《窦娥冤》吧!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散曲 唱 元曲 杂剧 散曲+“科介”+“宾白” 唱+演 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 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 ,并形成 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 男主角叫正末,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末是元杂剧中的 角 男性角色,如张生,陈最良。老年男子叫外 末,如监斩官。 色 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 老旦、彩旦。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旦是元杂剧中的 女性角色,如窦娥、崔莺莺、杜丽娘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有正净、副净 之分。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如张飞、 李逵。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袛从(侍从)、 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 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 等。 元杂剧剧本构成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者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 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 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 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科介: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宫调和曲牌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 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 “调”,合称“宫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请以课文22页为例,说说哪些是唱词,哪些是科介?哪些是宾 白? 唱词———【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型宪, 叫声屈动地惊天。 科介———(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 压正旦带枷上。 宾白———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工的把住巷 口,休放往来人闲走。 作者介绍 关汉卿,晚号已斋、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今 北京市)。元代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 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部,今存18部,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代表作还有《救风尘》《望 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 《 窦娥冤》 地位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元· 关汉卿 《窦娥冤》 元· 马致远 《汉宫秋》 元· 纪君祥 元· 白朴 《赵氏孤儿》 《梧桐雨》 元杂剧四大喜剧 元· 关汉卿 《拜月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元· 郑光祖 元· 白朴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作者简介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 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 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 生活和个性。 写作背景 《窦娥冤》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戏剧的矛头 却指向了现实。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剥削,而且实行民族分化 的种族歧视政策。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 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