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9180

首字母填空(原卷版+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二轮复习之优秀生拔高重难题型特训(江苏南京)

日期:2025-04-20 科目:英语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08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素养,江苏,特训,题型,重难,拔高
    首字母填空 备战2025年中考英语新课标(核心素养)二轮复习之优秀生拔高重难题型特训 【预测分析】 一、重难点分析 1. 词汇量与灵活运用 -高频词汇变形: -动词时态(如“write→wrote”)、名词单复数(“wolf→wolves”)、形容词/副词转换(“careful→carefully”)。 -一词多义与熟词僻义: -如“light”(光/轻的)、“spring”(春天/弹簧)、“bank”(银行/河岸)。 2. 语法与句子结构分析 -词性判断: -根据空格前后词性确定答案(如介词后接名词或动名词)。 -时态与语态: -需结合上下文时态标志词(如“last year”→过去时,“has built”→现在完成时)。 3. 上下文逻辑与线索捕捉 -逻辑关系词: -转折(but/however)、因果(so/because)、递进(and/also)等连词的选择。 -代词指代: -如“he”“it”“they”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指代对象。 -隐含信息推理: -根据上下文补充缺失内容(如“He closed the window, _____ (show) he was angry”→ showing)。 4. 文化背景与南京本土元素 -本地词汇: -南京地标(“Confucius Temple”“Qinhuai River”)、文化活动(“Qinhuai Lantern Festival”)。 -文化常识干扰: -需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判断词义(如“Spring Festival” vs. “Christmas”)。 5. 易错陷阱 -形近词混淆: - “through”(穿过) vs. “thorough”(彻底的); - “weather”(天气) vs. “whether”(是否)。 -过度推断: -答案必须严格基于原文,避免主观添加信息(如原文未提“cost”则不能填价格)。 二、解题步骤(五步精准法) 1. 通读全文,把握主旨与逻辑 -跳过空格,快速阅读首段和末段,明确文章主题(如环保倡议、成长故事)。 -标记逻辑信号词(如“however”“therefore”)和段落主旨句。 例: > “Tom wanted to _____ (improve) his English, so he joined a language club.” → 根据因果逻辑(so)推断动词原形→ improve。 2. 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词性与语法 -拆分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判断空格所需词性。 -注意固定搭配(如“make progress”无需冠词)。 例: > “She enjoys reading books _____ (write) by J.K. Rowling.” → 分析句子结构→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written。 3. 结合上下文线索推测词义 -同义替换:原文用不同表达对应答案(如“reduce pollution”→“cut emissions”)。 -代词指代:如“they”指代前文提到的“students”。 -逻辑推理:根据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补全词汇(如“He failed the exam, _____ (although) he studied hard”→ although)。 4. 验证答案,确保逻辑与语法一致 -语法验证:主谓一致、时态统一(如过去式“taught”)。 -搭配验证:如“take part in”(参加活动)vs. “join”(加入组织)。 -语境验证:代入后句子通顺且符合逻辑。 5. 回读全文,检查整体连贯性 -通读填词后的文章,确保逻辑通顺,无矛盾或冗余。 三、预测分析 1. 高频主题预测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南京生态措施(如“湿地保护”“垃圾分类”)、全球议题(如“carbon neutrality”)。 -文化传承与创新: -非遗技艺(如“云锦制作”)、明孝陵数字化展示、秦淮灯会创新形式。 -科技与生活: - AI应用(如“smart library”)、新能源汽车推广、5G技术影响。 2. 核心考点预测 -动词变形: -不规则动词(“teach→taught”“drive→drove”)、使役动词(“make→made”)。 -名词单复数: -可数名词复数(“city→cities”“wolf→wolves”)、不可数名词(“advice”“information”)。 -形容词/副词转换: - “easy→easily”“quick→quickly”、比较级与最高级(“good→better→best”)。 3. 南京特色结合 -本地案例: -南京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