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2239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80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格式,教学设计,课时,第一,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 cover
0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版本 部编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重要一课。第一课时聚焦餐桌上的浪费,通过展示生活场景、数据计算、阅读角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浪费现象,理解其对资源、环境、经济等造成的危害,为后续反思生活其他方面浪费及培养节约习惯做铺垫。 2.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与观察能力,对浪费现象有初步了解,但节约意识淡薄,存在挑食、剩饭等浪费行为。同时,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讨论,具备一定合作学习能力,便于开展课堂互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食堂、家庭用餐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浪费;运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浪费现象、危害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结合案例分析法,展示浪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直观呈现浪费场景与危害;开展计算、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教师制作包含浪费现象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教学课件,利用剪辑软件整合资料;准备在线问卷,用于课前了解学生浪费认知,课后收集反馈;学生提前熟悉在线学习平台,方便课堂互动 。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通过观察生活、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识别餐桌上及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总结浪费的常见类型与表现,养成关注生活细节、反思自身行为的习惯,提升社会观察与问题分析素养。 2.经历计算浪费粮食量、数据对比分析的过程,准确算出因浪费导致的粮食损失数量,深刻理解浪费对资源、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形成珍惜资源、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素养。 3.借助角色扮演、制定节约计划等活动,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践行节约行为,在课后制定并执行个人及家庭节约计划,将节约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塑造勤俭节约的品德,增强自我管理与实践创新素养。 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对浪费现象和危害的认知、课堂参与讨论及计算分析能力,还有节约态度与日常行为;采用课堂观察、作业评定、小组互评和家长反馈的多元评价方式 。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 1.识别浪费现象:清晰辨别生活中,尤其是餐桌上各类浪费行为,像食物因不合口味被丢弃、过量点餐未打包等。 2.理解浪费危害:明白浪费不仅造成粮食、资源的损耗 ,还会加重环境负担,带来经济损失。 学习难点: 1.量化浪费认知:把抽象的浪费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认知,如理解每餐少量浪费长期积累后的庞大数量。 2.意识转化行动:将课堂上形成的反对浪费意识,切实落实到日常生活,持续践行节约行为 。 1.展示生活实例与数据,让学生直观识别浪费现象,量化理解浪费危害。 2.组织计算与讨论活动,推动学生将反对浪费意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节约行动。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播放一段学校食堂学生倒掉大量饭菜的视频,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活里还有哪些类似情况?”引导学生分享经历,顺势引出本节课主题———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激发学生对浪费现象的关注。 从熟悉场景入手,引发学生共鸣,快速聚焦“浪费”话题 ,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二)新知探究 1. 浪费现象大发现:展示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景中浪费食物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出浪费行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常见浪费现象,如挑食、过量点餐、食物过期丢弃等。 2. 浪费危害知多少:开展“算一算”活动,假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