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必考,6~7分) 能力点1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 小明在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酚酞溶液,他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 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同学们对这两种生成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什么? 2.有关影响因素的猜想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3.有关异常现象原因的猜想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足量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时,发现反应开始时铁锈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为黄色,放置一天后黄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同学们对此异常现象作出猜想。 【查阅资料】①FeCl3溶液呈黄色;②Fe2+在空气中易氧化成Fe3+。 能力点2 实验方案的设计 1.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 2.验证物质成分的实验设计 某校化学社团的同学们进行活性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剩余,于是对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1:铜和氧化铜; 猜想2:铜和活性炭。 能力点3 实验方案的评价 你认为上述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 (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并设计改进方案)。 能力点4 表格数据分析 "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取20 mL) 锌的形状 (均取1 g)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锌片 79.9 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思路:要探究硫酸质量分数、锌的形状对实验结果(即氢气体积)的影响,需先控制其中一种变量相同,另一种不同,如探究锌的形状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时,应控制硫酸质量分数相同,锌的形状不同,通过数据对比总结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从上述实验①③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得出锌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是 。 (3)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为1分钟) 第1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第6分钟 氢气的体积(mL) 3.1 16.7 11.9 9.6 7.6 6.0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 能力点5 定量计算 方法1 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链接:详见本册P107) 方法2 极值法 铜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Cu2O)两种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铜会转化为氧化亚铜,若6.4 g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得到a g固体,且铜粉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为 。 思路分析:分别假设混合物是组成它的一种纯净物,然后代入数据计算,找到极端假设情况下的最大值、最小值。最终结果介于最大值、最小值之间。具体如下: ①若铜粉全部转化为氧化铜,计算a的值。②若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完全转化为氧化亚铜,计算a的值。③加热得到的固体成分可能是氧化铜或氧化亚铜或两者均有,则a的取值范围在①②所得数据之间 方法3 元素守恒法 有一包 Mg 和 MgO 的混合物共 12.8 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8 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类型1 教材实验拓展探究(5年4考) 考向1 应用控制变量法 1.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锈蚀会造成巨大浪费,研究钢铁锈蚀对于保护金属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化学研究性小组对铁生锈开展如下系列探究。 任务1: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同学们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4小时后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