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使其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秦岭南麓的汉水谷地,盛产水稻、柑橘等作物,而北麓则主产小麦、苹果、梨等作物。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图,完成1、2题。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的地理差异是(B) A.北侧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侧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 B.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 C.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D.北侧种植水稻、柑橘,南侧种植玉米、苹果 2.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南方地区的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B.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 ℃ D.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 (2023·南充学业考)我国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读四地代表性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3.四地对应的传统民居是(A) A.甲—窑洞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蒙古包 B.甲—蒙古包 乙—江南民居 丙—吊脚楼 丁—窑洞 C.甲—江南民居 乙—吊脚楼 丙—窑洞 丁—蒙古包 D.甲—窑洞 乙—吊脚楼 丙—江南民居 丁—蒙古包 4.下列描述与传统民居所在地区环境特征相符的是(D) A.甲—地势低平,河渠纵横 B.乙—地形崎岖,气候湿热 C.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丁—草原广布,牛羊遍地 读我国四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有关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D) A.甲地干旱,昼夜温差小 B.乙地冬寒夏凉,风沙大 C.丙地四季常绿,季节变化不大 D.丁地林海雪原,有东北虎出没 6.导致四幅照片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因素是(B) A.水文 B.气候 C.植被 D.地形 读我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农场的位置及其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A) A.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B.华北平原—两年三熟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 D.南部沿海—一年三熟 8.该农场可能面临的农业灾害是(A) A.低温冻害 B.春旱 C.滑坡 D.台风 ———明前茶,贵如金”,又是一年春茶飘香时。读下面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完成9、10题。 9.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常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说。我国四大茶区种植茶树的共同优势条件有(A)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②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地势低平,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山东省成为我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地,其原因分析合理的是(C) A.地处平原,土壤肥沃 B.地处高纬度,气温较高 C.濒临海洋,降水较多 D.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 2024年11月30日,我国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路网主骨架全面落地。下图为“米”字形高铁路网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西安到成都的高铁施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该铁路段(A) A.穿越众多的河流和山脉 B.经过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C.穿过的地区为高寒气候区 D.穿过的地区人烟稀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郑州到兰州的高铁跨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长江在重庆附近的流向由东北向西南 C.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经过亚热带地区 D.银川到西安的高铁经过少数民族自治区 焦溪古镇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历史上的焦溪古镇凭借发达的水系,成为商贸重镇。“黄石半墙”是焦溪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上半部分用青砖,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的黄石。目前焦溪古镇出现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23年被当地政府规划为重点开发旅游项目。读焦溪古镇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焦溪古镇位于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