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 2.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 2.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袁隆平说:“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本节课我们就集中目标,通过《喜看稻菽千重浪》探讨一篇优秀人物通讯该怎么写。 小标题 概括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写作角度 作者立场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水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工作态度、方法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学术精神、品格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袁隆平用事实反驳杂交稻的贬斥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道德操守、 准则 赞扬了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饥饿的威 胁在退却 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稻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个人理想、志向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特点: 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创新韧性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坚持真理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寻梦者。 学习活动一: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 1.自主合作探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要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人物鲜活地“立”在读者面前。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2.选择一处人物描写的细节,讨论: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写这一细节的,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 示例:“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这两句话,通过袁隆平的目光(突然停留)、行动(马上标记)、心情(欣喜异常)三个细节,把袁隆平作为一个优秀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创新品质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学习活动二:典型材料和人物品质的关系 阅读课文,圈画文中典型材料,思考人物品质,填写下列表格。 袁隆平的典型材料 人物品质 1 2001 年春节刚过,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 2 1961 年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3 1964 年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4 1992 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5 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6 1997 年,发表重要论文,选育出亚种间苗头组合,使水稻产量达到超级稻产量指标 不断创新,勇于实践 7 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写作规律总结: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学习活动三: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这篇通讯,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阅读全文,找出记叙和议论的内容。 提示: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通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知识检测 教师总结: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典型材料和人物品质的关系、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