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 孤凄愁绝 忧思以歌 ———《声声慢》说课 4 说教材(单元分析、文本分析、学情分析) 1 2 3 5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流程(流程设计、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说课流程 说教材 单元分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文本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诗歌鉴赏知识不够系统。但参与意识强烈。本单元是继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说教学目标 1:体会词人的愁情,掌握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理解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 2:通过“知人入诗”“吟读体味”“品诗论诗”“就诗改诗”,深度把握情感主旨和艺术手法。 3: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体会李清照家破人亡、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受词的意境) 说教学重难点、考点 1、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遭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2、教学难点:品味诗词意象及意境,体会作者因国破家亡兼孀居的凄苦心情。 说教法: ①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说教法: ②“情境法"教学。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说教法: ③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等词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说学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②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合理想象法。诗歌的思维是跳跃性的,在阅读中必须借助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延伸,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有一词人写出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凄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生动形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另外一篇名作。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设计意图:感知词中情绪,进入词中特定的感情氛围。 说教学过程: 3、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