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4033

15 自相矛盾 课件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8763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自相矛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5 自相矛盾 (部编)五年级 下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评价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深入理解 “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 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寓言故事: 自相 矛 不要漏了第二笔点 máo 盾 下面是“目” dùn 半包围结构 盾: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 初读课文 鬻盾 吾盾 弗能 夫 yù wú fú fú 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文言文学习? 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猜读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刚刚大家说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全班交流汇报。 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矛 誉 精读课文 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国人在干什么? 这个楚国人在卖盾与矛。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谁来帮他吆喝吆喝生意。 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没有 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 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年轻人———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那个卖矛和盾的楚国人又是什么反应呢? 其人弗能应也。 这件事引发了人们什么样的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第2课时 请同学们来当当小老师。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正下着场滂沱大雨。 前面说阳光明媚,后面又说滂沱大雨,这是自相矛盾。 讲述故事 自相矛盾就是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故事。 全班交流汇报。 对比阅读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集市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