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下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语言运用:能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词意,结合注释、插图,读懂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思维能力:初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少年勤学好问的。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1.猜猜他是谁(游戏)。 2.引出李白:今天让我们继续追寻古之圣贤,感悟成长阵地。看,这就是穿越而来跟大家齐诵古诗的———李白(生读ppt)。 3.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李白的成长故事,齐读课题:铁杵成针。 任务一:我读成长故事 (一)初读课文,读好节奏。 学古文的第一功夫就是读,首先让我们读好故事,手捧课本,挺直腰。自由读课文两遍,读准每个字音,自由读吧。 识字交流:杵 媪 卒 1.杵:看图片、注释理解记忆。(板书:借住注释) 2.媪:回顾诗句理解记忆:“白发谁家翁媪”。 师:在这首诗里,翁媪是怎么解释的?(老翁和老妇) 师:所以联系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文中的老媪咱们可以礼貌地称她为 ———老奶奶。 师:所以(板书:联系旧知)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一大妙招。 3.“卒”: 生活中哪里见过? 生:我在象棋里面见过。 师:见多识广。孩子,“卒” 在字典当中有四种理解,文中 “卒业” 的 “卒” 指的是?一起说 ———(完成) 师:学古文,除了要借助注释,还要借助字典、(板书:联系生活)、来理解古文 4.去掉拼音再生字词。 5.除了生字,本课还有一个多音字:感其意,还卒业。 师:多音字读得特别准,为什么读还呢?想想它的意思,谁来帮帮她,听她怎么说。 生:我看到注释这里 “还卒业”,就是回去完成了学业。我觉得这个 “还” 字的意思就是回去了。 师:真棒,你会(板书:联系上下文),还在这里指的是 ———回去了。表示回去的意思,咱们还能想到这些诗句,一起读———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多音字,就要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来定读音。 6.读句子:逢老媪方磨铁杵。 师:李白遇见了谁?(老媪) 师:老媪正在做什么?(磨铁杵) 师:所以人和事中间得稍停。来,看老师的手势读———逢 老媪 方磨铁杵。 生读。 师:你有进步,字音读准了,而且读古文的时候要节奏舒缓,声断气连。孩子们,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 ——— 生:逢 老媪 方磨铁杵。 师:再来一次 ——— 生:逢 老媪 方磨铁杵。 师:就是这个感觉。古文要读出节奏,请你跟着节奏,带着动作,自己再练读一次课文,自己练习。 生:自由练读。 师:节奏朗读很有意思,老师也想跟大家合作读。我读红色字,你们读黑色字———ppt。 (3)朗读古文 师:书声悠悠,把我们带到了古梅州象耳山下的磨针溪畔,遇到了一个小导游,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请一个小导游来读这个故事。——— 生: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小导游读得入情入境,掌声送给他。这个古文故事出自于《方舆胜览》这本书,这是一本地理书,记载了南宋临安府管辖范围内的经济、文化、风土民情。古书,竖着排列,没有句逗,咱们也来试着读一读,好吗?(生读) 任务二:我讲成长故事 (1)解读古文 过渡:文化典故源远流长,我们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古时候。接下来让我们理解内容讲故事。课文共五句话,请你借助注释,以及刚刚所学的方法,来梳理故事的内容吧,小组内先说一说,再交流汇报。 第一句:磨针溪,在象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