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静物之美》(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静物之美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版本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浙江美术-出卷网-八年级上册《静物之美》单元以“观察与表现”为核心,通过静物题材串联构图、色彩、光影等美术基础理论。教材内容分三层次:一是经典作品赏析(如夏尔丹、塞尚的静物画),引导学生理解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二是技法实践模块,涵盖铅笔素描、水粉静物写生及创意重构,强调从写实到抽象的阶梯式训练;三是跨学科拓展,结合文学中的“物象隐喻”与历史背景,深化审美认知。教材特色在于平衡传统技法和现代思维,既注重透视、比例等基础技能,又鼓励学生通过拼贴、超现实重组等创新手法表达个性。单元末尾的“生活美学探究”板块,将静物与日常审美结合,呼应新课标“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素描造型能力,但对色彩调和、空间层次等进阶技法掌握不足,部分学生存在“形准至上”的固化思维,创作时畏难情绪明显。此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能理解象征性艺术表达,但对静物题材的“平凡美”感知较弱,易忽略细节观察。兴趣分化显著:少数热爱传统绘画的学生倾向于精细刻画,而更多学生偏爱数字艺术、动漫等现代形式。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了解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及欣赏能力。 2、初步学习素描静物的基本手法 3、尝试散简单的素描方法表现静物画。 4、通过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静物画的美感,丰富艺术体验和感受。 交流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造型语言(他评+师评)。 评价探究学习过程(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学习成果(自评+互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静物画的美,初步掌握素描的基本要素与技法。 学习难点:掌握素描画中的构图、透视、明暗。 开展合作探究。 开展学科实践。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3分钟) 1.教师活动: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学生对已收集的静物画资料进行评述。 2.学生活动:学生整理课前准备的资料,评述相关问题,初步了解静物画的基本知识。 3.教师活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后导入新课《静物之美》。 开门见山,从学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35分钟) (一)感受新知 1.教师活动:引导欣赏静物画作品,体验静物画之美。欣赏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李超士《土豆和萝卜》、胡善余的作品《蓉花》。 问题一:这些静物画表现了哪些静物?画家用怎样的表现方式传达静物之美? 2.学生活动:通过欣赏与评述,了解静物的艺术特点。 3.教师活动:问题二: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色彩、光线等细节来分析作品) 4.教师活动: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静物》、乔治莫兰迪的作品《静物》、林风眠的作品《静物》。 问题一:现在看到的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看到的作品有何不同? 5.学生活动: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是从画面的整体入手,对画面的最初感受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从画家对物品的摆放位置,光线的角度,色彩、质感的表现。 (二)深入探究 1.教师活动:问题二:除了我们刚才欣赏的形式之外,你认为静物画还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现出我们对静物的感受? 2.教师活动:题三:我们可以从这些静物画中发现除去光线、色彩等因素之外,这些静物画如何体现构图之美? 3.学生活动:静物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优秀的静物画有一个绝妙的构图。 (三)课堂练习 1.学生活动: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