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山东济宁高一检测]黑土是目前世界上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下图示意黑土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甲层是(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成土母质层 2.导致甲层从无到有、从薄到厚的因素有( ) ①成土母质 ②地表生物 ③气候变暖 ④时间演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无氧环境),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4.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分别是A ,B 。 (2)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常常随外界 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 (写字母)。图中B物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 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山东日照高一期末]我国耕作土壤类型多样,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土,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但近年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现象严重。分布在江南丘陵地区的红壤土质黏重,耕作条件不佳。下表为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据此完成7~8题。 地点 有机质/(g·kg-1) 氮/(g·kg-1) 磷/(g·kg-1) 钾/(g·kg-1) pH 甲地(吉林) 21.7 1.42 1.37 21.9 7.7 乙地(福建) 14.1 1.09 1.09 21.9 5.6 7.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弱 C.植被稀疏,枯枝落叶较少 D.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强 8.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甲—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②甲—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③乙—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④乙—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山东威海高一月考]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土壤碳的含量不仅与气温、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下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覆盖率 B.海拔 C.降水 D.土层深度 10.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分析( ) A.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B.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C.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土壤含水量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1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 A.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好 B.溶蚀作用强,地下水位较高 C.土壤疏松,透水性好 D.降水少,蒸发旺盛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保护性耕作是指尽可能地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