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 看 穆 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 1938 年的一个春天的傍晚。你正站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一阵向晚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脸庞,带着青草的香气和泥土的气息。你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了眼前的一番景象……那么,同学们,你们猜猜看,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诗人穆旦在《我看》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九叶诗派 相关介绍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1981年九位诗人集结出版诗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由此得名。 该诗派在文学观念上主张“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清华大学)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这首诗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丰润 红晕 揉过 翅翼 忧戚 枉然 勃发 协奏 飘逸 摇曳 漫游 咏赞 流盼 吹熄 字词积累 丰润: 沉醉: 枉然: 忧戚: 飘逸: 流盼: (肌肤等)丰满滋润。 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白白地。 忧伤烦恼。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 听读课文 自主学习: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语气、语调和停连。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听读诗歌 说说诗歌小节对应的主要内容。 第一小节:写春风、青草 第二小节:写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第三小节:感叹生命 第四小节:感叹时间 第五小节:点明主旨-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 整体感知 1、诗歌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人看到了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飞鸟滑翔在蓝天,流云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晕,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合作探究 2、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 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发出过的由衷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忧戚,联想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 合作探究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3、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选取了哪些意象,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