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7248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2025年春季学期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4-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49314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逻辑,必修,选择性,政治,归纳推理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第一目:归纳推理的含义 第二目:归纳推理的方法 华罗庚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从一个袋子里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会立刻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这时,我们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子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子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 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农谚流传。有的地方就流传这样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探究与分享 从思维的角度,(1)谈谈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的依据。 (2)以上几条农谚,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的依据。 在这个事例中,出现了三次猜想。第一次,由"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而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这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认识的推理。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这里的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是通过经验得到的,人们把这种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情况)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称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当经验认识遇到了与之相反的情况,即"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不能得出原先的一般性认识———"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便出现了第二次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玻璃球?"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又再次与先前的"是玻璃球"的个别性或特殊性认识相冲突,于是,便出现了第三次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 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只是断定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而只能考察了全部认识对象的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才是必然性的。 问题解析 (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 (2)涝了伏头旱伏尾。 (3)小暑风不动,霜冻来得迟。 (4)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5)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6)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7)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9)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0)蚂蚁垒窝要下雨。 生活中常见的农谚 这些农谚都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 (一)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如:问卷调查) 2、含义: 这样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例: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 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 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 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 注意: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结论并不一定正确,还需由演绎推理来验证。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 个别性情况 一般性结论 1、前提: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类型:分为不完全归纳推理与完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