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位于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2课 ,在教材里是展现新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的重要篇章。教材内容编排逻辑清晰,先是点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凸显外交政策制定的紧迫性,顺势引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出台,奠定了我国外交基石。紧接着详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诞生、内涵及推广,该原则突破意识形态束缚,为国际交往树立典范,是教材核心要点。教材还着重讲述万隆会议,通过周恩来总理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展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化解矛盾、促进团结的外交智慧。从知识关联看,它承接新中国成立的时代背景,又为后续中国外交的拓展与深化做铺垫,助力学生系统理解我国外交发展历程,领悟外交对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 。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国际新闻,对国际关系有一定认知,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对外交轶事、国际会议等内容兴趣浓厚,像周恩来总理在外交场合的风采,能激发其探究热情。不过,此阶段学生抽象思维尚在发展,理解复杂国际形势、剖析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存在困难。他们易被外交事件的表面现象吸引,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方针等理论性知识的内涵,难以自主深入领会,需要教师借助实例、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及阅读史料,能够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并能够正确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局势以及我国的外交困境。(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课本,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以及“求同存异”的方针;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我国50年代外交成就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从中体会中国外交家的外交智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小组讨论,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从中感受到外交成就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知道新中国外交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与 “求同存异” 方针等基本内容。 五、教学难点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理解复杂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感受我国“外交天团”的霸气回怼,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任外交官是谁吗?进而引导学生一同学习第16课,见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高燃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 新课讲授 壹·困———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近代中国的外交 【引导】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观察图片,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外交。 【提问】根据材料和图片说说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旧中国的外交 回顾《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巴黎和约》的签订。 【回答】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国外交,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引导】出示两则文字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知识拓展:建国初期,提出三大基本外交方针 【讲授】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