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进入新时代,我国外交领域一方面调整了以双边为主的外交模式,更加重视全球范围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了在经济上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更加重视贡献中国理念与智慧。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我国( ) ①推动认识不断从理性向感性发展 ②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对象 ③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④注重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创新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巴以冲突不断升级,面临失控风险。习近平指出,巴以冲突这场悲剧延宕至今,是对人类良知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有所作为。我们呼吁推动加沙立即实现全面、可持续停火,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 员国,支持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重启“两国方案”,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这说明( ) ①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②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有助于科学地把握事物 ③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处理“此”与“彼”相对独立的关系 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排斥了局部的独立性和静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老师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这一思维过程( ) ①坚持了分析的方法 ②坚持了综合的方法 ③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④坚持精确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GNI(国民总收人)普遍都在3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人均GNI不超过2万美元,显然,中国与现行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对材料中分析问题的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运用了定量分析 ②运用了定性分析 ③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④运用了归纳推理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质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以下成语典故可以印证这个道理的有( )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②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③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经过持续奋斗,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主要告诉我们 ( ) ①量变和质变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②质变比量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④要在新质基础上开启新的量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割裂传统、凭空创造,而是扎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铸就的现实土壤,不断赓续并更新中华文明,发展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发展体现了 ( ) ①文明进步的飞跃性与间断性离不开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 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其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 ③对中华文明形态的认识经历了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在扬弃中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为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得中”而处之 B.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 D.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9.《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 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里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 ”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