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8445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604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格式
  • cover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从中华民族历史演变的视角来看,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空观念:运用地图工具,让学生直观理解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动因,从而增强其时空感知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史料,理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正确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作出正确解释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然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淝水之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教师:同学们欢迎来到历史课堂,泱泱华夏,山川共月,四海皆为一家,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亲如手足,那同学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吗?我们通过视频看一看。 (https://www./video/BV13X4y1P7z7/ 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86eeb0a7b6b2a75a94951f125fa70fef ) 教师:古诗有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攻克重重难关,取得累累成就。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自古便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之一。今日,就让我们以 “北朝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为线索,体悟我国民族交融的史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交融团结贡献力量。 二、新课讲授 淝水之战———谱写民族交融新乐章 教师讲解: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符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前秦为什么能统一北方流域呢?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快兵强国富。 教师讲解:383年,前秦君主苻坚出动约90万大军,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苻坚看着大军自信地说道“我的将士的马鞭投入江中,能够阻断江水的流动”,这便是投鞭断流。 但是前秦军队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有30万人。 东晋派兵8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后,苻坚登上寿阳城楼,远望北面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就是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有由来。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决战。秦军想乘晋军渡河时将其消灭,便答应后退,不料一后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进攻,打败秦军。 (地图出自统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卷网-2024版 108页)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请同学们完成淝水之战经过图表题。 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结果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特点东晋以少胜多成语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影响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东晋8万将士却能打败前秦近90万大军呢?我们通过材料分析一下。 材料一(前秦):将坚不顾上下反对,强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材料二(前秦):秦王坚与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