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标要求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展示,新时代取得成就,结合教材43页阐释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从政治上认同党对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2、通过“祖孙三代对话”,小组讨论等阐述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理解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判断,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3、通过观看视频探究新时代为什么以及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2. 难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上学习任务 议题一:新时代内涵、意义 学生活动:品读教材,总结归纳,小组展示 要求:1、品读教材43页第二自然段。 2、小组成员交流意见,形成统一共识; 3、每组派一代表分享成果 评价任务一: 1、说出十八大成就、谈感受 2、连线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历史脉络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奋斗目标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人民期待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历史使命 (5)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国际地位 3、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评价任务:完成大屏幕试题游戏 议题二: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需求角度 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生产角度 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 3、“变”与“不变 一个变:主要矛盾变了: 两个没变 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4、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新要求(从“变”的角度看) 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②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三个牢牢(从“不变”的角度看) ①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②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评价任务:判断改错 1、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2、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 3、我国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 ) 4、我国发展不充分主要是质量、效益不充分。( ) 5、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超越了初级阶段 6、党的基本路线是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