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测试 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冷战开始 C.欧盟成立 D.苏联解体 2.据《汉书》记载,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则“流民既归,户口亦息”。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 3.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的多元格局。这体现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C.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D.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据此可知,梁启超力主推行的“新法”是 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B.君主立宪制,以变法救国 C.“扶清灭洋”,维护清朝统治 D.民主共和制,推翻清王朝 5.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其中,有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烈士,也有“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的“十二烈士”。他们共同展现出了 A.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C.英勇奋战的抗美援朝精神 D.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 6.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这说明 年份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1980年 2.70 2.61 10.79 6.4 1992年 284.96 103.17 14.4 78.91 2008年 7806.54 992.06 974.78 1560.02 2020年 27670.00 3481.94 2730.58 6384.00 A.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中国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C.国家重视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7.“(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还根据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定了一切法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材料所述法典 A.最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成为其他国家民法蓝本 D.是第一个人权宣言 8.根据下面材料可以判断出的史实是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意为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 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图 A.陶寺遗址被认定为尧的都城 B.史前时期已有对天象的观测 C.陶寺时期最先出现原始农业 D.长江流域最早出现天文历法 9.(2分)一位同学收集了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孔子与儒家思想 C.江南的开发 D.诸侯争霸 10.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名子孙,因汉武帝推行的某项政令,刘氏子孙的势力遭到极大削弱,至东汉末年,刘备只能“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汉武帝推行的是 A.推恩令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1.图1—3连环画中的场景取材于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2.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进程”的时间轴,其中“?”处应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攻克柏林 13.“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国化运动’。”材料中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 A.大化改新 B.文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