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9课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一篇章:寻开放之因 第二篇章:追开放之路 第三篇章:赏开放之果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 寻开放之因 追开放之路 赏开放之果 寻开放之因 追开放之路 赏开放之果 (1)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2)国内:①历史教训: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②现实要求: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对外开放 已经迫在眉睫。 赏开放之果 对外开放 追开放之路 寻开放之因 建立: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 、 、 4个经济特区。 1980年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赏开放之果 对外开放 追开放之路 寻开放之因 为什么将它们设立为首批经济特区? 原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华侨多,便于引进外资。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1980年 4个经济特区 海南岛 1988年 1个最大经济特区 材料二: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材料一: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 ———国务院关于《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的批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的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赏开放之果 对外开放 追开放之路 寻开放之因 起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赏开放之果 对外开放 追开放之路 寻开放之因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 地位: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对外开放的十余年间,平均每6天就有一座新厂房落成,每11天就有一种新产品问世,这就是所谓的“深圳速度”。 我们要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我们汕头虽然一开始被称为“巴掌特区”。但随着规划350万平米的龙湖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城区初具规模。”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没错,我们厦门率先探索利用外资搞基建,成立了中外合资银行开创了招商引资多元化格局。” “海南经济特区虽然起步稍晚,但广大干部群众一直发扬特区精神。是啊,如今海南全岛正在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思考:经济特区的设立起了哪些作用? “怎么样使蛇口发展成像香港一样? 从人的观念转变开始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什么是特区精神? 赏开放之果 对外开放 追开放之路 寻开放之因 深圳市委门口的“拓荒牛”雕塑 合作探究:我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要求:1、阅读教材43-44页内容 2、观察三幅地图 3、概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 (以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