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0134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

日期:2025-04-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5607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1张,上册,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北周 十六国 西 晋 北朝 南朝 东晋 北魏 北齐 西魏 东魏 魏 吴 陈 梁 齐 宋 蜀 隋 朝 温故知新 东 汉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5世纪,北方先后建立许多政权,北方主要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 一、淝水之战 教材P107 前秦的建立与发展: ①人物: 氐人苻(fú)坚重用汉人王猛改革 ②措施: 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 ③影响: 使前秦兵强国富,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南北对峙 一、淝水之战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1.时间: 2.地点: 3.双方: 4.相关典故: 5.结果: 383年(四世纪后期) 淝水 前秦(90万) VS 东晋军打败前秦军 7.影响: 教材P108 东晋(8万) 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lì 6.特点: 以少胜多 企图统一 东晋 谢安 东山再起 东晋为何能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原因: ①前秦: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时间 表现 说明问题 作战前 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作战中 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作战后 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②东晋:战术得当,将士团结一心。 ③南北统一的时机尚未成熟。 启示: 骄兵必败,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向背;作战要有正确战术;内部团结很重要 军心不齐。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 北魏的发展 tuò bá 政治文化落后,民族矛盾尖锐,治理困难重重 1.背景: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民族融合) 2.措施: 3.影响: 教材P109 平 城 洛 阳 政治 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重重。 经济 地处偏僻,产粮有限,供应困难。 文化 鲜卑地区,文化落后。 军事 易受 “柔然”威胁,不利控制中原 远离鲜卑贵族, 改革阻力较小。 地处中原, 农业发达。 政治文化中心, 汉族文化先进。 有利于控制中原, 并举兵南下征服 (今山西大同)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平城 2.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迁都目的: 学习先进汉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既是改革措施,又为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今欲断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汉服代替鲜卑服 2.措施: (2)汉化措施: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 与汉人贵族通婚 2.措施: (2)汉化措施: ③改汉姓 ④通汉婚 拓跋宏———元宏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政治文化落后,民族矛盾尖锐,治理困难重重 1.背景: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2.措施: ①494年迁都洛阳,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3.影响: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材P109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封建性质) 三、北朝政权更替 教材P109—110 北魏六镇示意图 六镇兵变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为什么北周能统一北方?统一有何意义? 1.背景: 2.原因: ①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②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 577 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 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3.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