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0329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一单元 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 课件+学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791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一
    (课件网) 第1讲 认识生命现象 必背知识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任务一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任务二 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 概念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范围 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提供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 概念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类型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不同特征的决定因素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被破坏的重要因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等 任务三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探究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测量法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调查法 包括普查法(全部调查)、抽查法等。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对照实验 (1)概念:在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的实验。 (2)原则 原则 内容 举例(以巴斯德实验为例) 对照 原则 在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变量是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能进入的A瓶为对照组,空气中微生物不能进入的B瓶为实验组 原则 内容 举例(以巴斯德实验为例) 单一变 量原则 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 除微生物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重复性 原则 只做一次实验,结果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往往需要重复实验,尽可能消除单次实验的偶然性所造成的误差 如按照巴斯德的实验设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人操作都能成功才行 任务四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显微镜的结构 (2)各结构的功能 ①放大物像 目镜 物镜 示意图 特点 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②调换物镜:转换器。 ③调节光线强弱: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较亮时选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较暗时选用大光圈、凹面镜。 ④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前者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大,寻找物像时使用;后者使镜筒升降的范围小,使找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成像与移动问题 ①成像:倒像。 ②移动问题: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如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就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2)低倍镜和高倍镜成像特点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低倍镜和高倍镜成像特点 比较项目 物镜长短 镜头与标本的距离 视野明暗 细胞大小 细胞数目 低倍镜 短 远 亮 小 多 高倍镜 长 近 暗 大 少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一只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再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三转一看(不能用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对光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