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16讲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任务一 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中的(氨、氢气和水蒸气等)无机物。 (2)能量条件: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3)环境条件:简单的有机物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再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米勒实验 实验装置 原料 甲烷、水蒸气、氢气、氨等(模拟原始大气成分) 条件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产物 多种氨基酸 结论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3.海洋化学起源说 进化过程 具体内容 场所 第一阶段 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 原始大气 第二阶段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原始海洋 第三阶段 有机大分子物质→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结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任务二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 证据 方法 规律 古生物学证据 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最直接的证据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结构简单、低等,晚近地层中的化石结构复杂、高等 解剖学证据 比较马的前肢、蝙蝠的翼手和鲸的鳍肢骨骼 它们骨骼的排列相似,这说明它们可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分子生物学证据 比较不同种类生物体内同一种蛋白质或核酸的分子结构 不同种类生物的差异氨基酸数目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差异氨基酸数目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2.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树 (2)植物的进化历程 (3)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任务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2.自然选择内容 (1)过度繁殖:在自然界,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生存斗争: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和变异:可遗传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4)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联系 (1)在自然选择中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遗传变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结果。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比较 选择方式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选择因素 自然环境 人类 选择过程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选择结果 保留的有利变异既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生物的生理、行为等,因而更深刻,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但不一定对人类有利 保留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有利 进化速度 时间长、速度慢 时间短、见效较快 共同点 ①对变异的选择;②创造生物的新类型 任务四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起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进化的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历程 (1)原因 ①外因:森林的大量消失。②内因: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2)人类进化的历程: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人、猿分界的标志)→使用并制造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 4.人类的进化(
课件网) 第16讲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必背知识 第五单元 生命的演化 任务一 生命的起源 1.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 (1)物质条件:原始大气中的(氨、氢气和水蒸气等)无机物。 (2)能量条件:原始大气在高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