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1048

第4课 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 教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754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课,认识,自然物,造物,教案
  • cover
4《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教案 【核心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①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教材简析】 本课是冀人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课《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认知,为后续学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以草原情境引入,通过欣赏家园图片、寻找校园人造物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较为模糊。不过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类意识,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活动。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区分自然物和人造物。 3.探究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观察和辨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提高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责任态度 激发学生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探究兴趣,培养爱护自然物、珍惜人造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能准确区分常见的自然物和人造物,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物和人造物之间的联系,能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蓝笔和红笔。 教师:教学课件、彩色卡纸、皱纹纸、剪刀、胶水、彩笔、一次性筷子、吸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1-4】 1.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示草原图片,提问:“草原上有什么?” 2.进一步提问:“这些事物有特点,如果要分类,你怎么分?”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4.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自然地引出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讲解两者的区别。 5.继续提问:“除了我们在草原图片中看到的,还知道哪些自然物和人造物呢?”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6.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认识,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7.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板书课题:认识自然物和人造物) 预设:草地、河流、牛羊、小山、蒙古包。 预设:动物、植物、物品。 预设:自然物有河流、树木、山峰;人造物汽车、房屋、衣服等。 通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助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审美与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以这种方式自然引出课题,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 探究与发现 【PPT:5-12】 活动1。欣赏美丽的家园 1.展示八达岭长城、贵州高要梯田、河北赵州桥、长江三峡景区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识别图中的景点。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描绘一下你们眼中家园的美丽。同时,大家找找看,图片里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打开课本15-16页。我们用蓝色圈出自然物,红色圈出人造物。” 3.在学生圈画过程中,巡视指导,解答疑问。 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展示正确答案。 5.出示长城和礁石的图片,提问:“长城和礁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为什么长城是人造物,那礁石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 6.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区分依据,鼓励学生互相倾听、补充和质疑。 7.教师进行总结。 【PPT:13-16】 活动2:寻找校园里的人造物 1.将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