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讲:先 秦 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综述 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阶段。纵向看,这一阶段既有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代的部分痕迹,也有早期国家时代的新特点。横向看,这一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杰出。 政治 部族之间联系虽多,但国家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家国一体,王权充满神秘色彩;贵族地位、权力、财产世袭,重视血缘关系且等级森严 经济 农业生产水平有显著提高,青铜时代到来,井田制、工商食官等制度形成 文化 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成熟;原始民主传统及思想有部分保留或发展;早期民本思想酝酿发展 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件 时间 大事件 170万年 最早古人类云南元谋人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建立商朝 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人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约7000—5000年前 黄河仰韶、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周公召公共和行政 距今约5000年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旧石器 元谋人(170万年),北京人(70-20万年) 新石器 黄河:仰韶(中游)大汶口(下游)龙山下游) 长江:河姆渡 (下游)良渚(下游) 部落时期 辽河: 红山(上游) 炎黄联盟 三皇五帝(神话传说) 禅让制 夏朝 商朝 西周 BC2070, BC1600,迁都殷,内外服制 BC1046,镐京 分封制:人口土地,等级,割据 井田制:国有、集体生产 文化 政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万邦时代(国家初始形态) 经济 文化 政治 建立 王位世袭制 二里头遗址(无文字) 政治 甲骨文(占卜祭祀) 宗法制:嫡长子,世袭,血缘 工商食官:青铜铸造:礼器、兵器、生活 先秦 思维导图 第2讲:春秋战国 阶段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综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社会转型时期,在大变革的动荡中酝酿着“大一统”的新型国家的治理模式。“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政治 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各国纷纷改革,推动着民族交融。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的私营工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文化 诸子立说,百家争鸣,可以当成思想解放的典型案例。 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件 时间 大事件 公元前770年 春秋战国开始 公元前256年 周王室被秦所灭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嬴政称“始皇帝”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政治 列国纷争 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 华夏认同 春秋:中原以“华夏”自称,周边民族产生认同 战国:戎狄蛮夷逐渐融入 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目标: 富国强兵,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内容: 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军事:奖励军功 政治:什伍连坐、行县制 社会:强行分小家庭 意义: 顺应潮流、最彻底、富国强兵、统一奠基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农具牛耕使用推广 、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冶铁出现,分工细密 货币流通、中心城市、富商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 背景 经济:封建经济发展,阶级:士阶层崛起,政治:争霸需要 派别 儒家 孔子 仁、礼(等级)、德治、有教无类、编订六经 孟子 仁政、人性善 荀子 人性恶、隆礼重法 道家 老子:道、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逍遥自由 法家 韩非:代表地主、主张法治、中央集权 墨家 墨子:代表平民,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阴阳家 邹衍:阴阳五行,相生相胜 意义 经济发展、阶级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