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竹里馆 唐 王维 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境。 难点:1.感知田园,领悟田园;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优雅的诗境。 王维(约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唐代诗人、画家。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400余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深的竹林。 这里指“幽篁”。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明诗意,品诗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独坐”“幽篁”静景,“弹琴”“长啸”动景,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明诗意,品诗句 明诗意,品诗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观看视频,尝试背诵 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抒发诗人宁静淡薄情心的语句是: 2.【竹里馆】中写诗人活动的诗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 中 有 画 拓展延伸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 白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和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3、培养想象力,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大家能想起来是哪一首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写作背景 春夜洛城闻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