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水县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名称 齐文化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省份 山东 山西 北京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 “典”亮中国,“籍”取力量。典籍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能在字里行间汲 取思想智慧。我们可以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中汲取的智慧 是() A.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B。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C.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D.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法治” 3. 《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郡…县六。番禺,尉佗都,有盐官。”番禺盐官的设 置可印证汉武帝() A实行盐铁专卖 B.建立刺史制度 C.颁布“推恩令” D.统一铸造货币 4.这一时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的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是各民族间 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是() A.夏商周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写道:“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 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 境中获得新生…”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是香汉化以巩固统治 B.是否保存旧制以强化王权 C.是否迁都以统一全国 D.是否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 6.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纪下》,隋文帝对宰相高颍(jiǒg)说:“我为百姓父 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 A.定都长安,发展经济 B.创立进士科,选拔人才 C.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D.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 7. 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为表1中的史料归纳一个主题,恰当的是() 相关史料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史记》 “(南方)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经济重心南移 B.城市商业繁荣 C.农业生产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灌ADP 8.《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中国 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反映出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9.以下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林则徐 左宗棠 冯子材 邓世昌 A.革命先驱 B.改革先锋 C.民族英雄 D.文坛泰斗 10.1919年5月,北京学界呼吁,“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 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对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 A.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B.召开国民大会是五四运动的目的 C.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旗帜 D.工商各界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11.刘伯承在《回顾长征》里说:“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 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向西,以为我渡江北却又远途回击,处处生动,生龙 活虎,左右敌人。”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2.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开关:发展契机 电灯:发展表现 电阻:发展环境 电池:发展动力 A.洋务运动闭合了开关,获得发展的黄金期 B.受近代社会性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