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专题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是对物质的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的综合性考查,需要熟悉不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科学探究题等,该部分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内容将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考核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24·聊城中考)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及操作 A 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为CO2 向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鉴别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分别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及操作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石灰石,过滤 D 分离Mg(OH)2与NaCl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A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也能,A达不到实验目的;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无明显现象,B能达到实验目的;氯化钙中含有盐酸时,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同时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钙也不会溶解,不会引入新杂质,C能达到实验目的;Mg(OH)2与NaCl固体混合物放入水中,前者不溶解,后者溶解,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可获得Mg(OH)2,通过蒸发结晶可以获得氯化钠固体,D能达到实验目的。]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然后蒸发结晶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 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D 检验NaOH溶液在空气中部分变质 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B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铵态氮肥,无明显气味的是钾肥,可以鉴别,A能达到实验目的;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蒸发结晶,能分离出氯化钙,但无法分离出碳酸钙,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所加试剂为适量,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经过过滤,就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C能达到实验目的;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可检验溶液在空气中部分变质,D能达到实验目的。] 3.(2024·河南中考)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 C [不能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A错误;氯化铵、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用熟石灰来区分氯化铵、硫酸铵,故B错误;涤纶灼烧有特殊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能用灼烧法来区分涤纶、羊毛,故C正确;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故D错误。] 4.(2024·深圳中考)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 A.辨别空气、N2和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