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微专题6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滤渣、滤液的成分 第九单元 金属 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也是近几年枣庄市中考的“宠儿”,考查涉及物质较多,常常和流程图搭伴出现,常以选择题、填空题、金属的综合题等形式出现。 1.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CuSO4和ZnSO4 B.滤液中一定有ZnSO4,可能有CuSO4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一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反应 √ A [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锌和CuSO4反应能生成铜和ZnSO4。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锌,一定有铜,滤液中有生成的ZnSO4和没完全参与反应的CuSO4,所以滤液中一定有CuSO4和ZnSO4,A正确,B不正确;滤渣中不可能有锌,一定有铜,所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C、D不正确。] √ C [将锌粉加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由于银不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锌,说明加入的锌是过量的,则滤渣中有Zn和Ag,A正确;锌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Ag,B正确;由于锌是过量的,则滤液中含Zn(NO3)2,不可能含有AgNO3,C错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均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 3.如图,将金属X插入烧杯内的AgNO3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金属X是_____。 (2)加入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 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AgNO3。 Cu Zn+Cu(NO3)2===Zn(NO3)2 +Cu 不存在 解析:(1)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出现了铜离子,所以金属X是铜。 (2)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Cu,所以锌单质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锌溶液,溶液蓝色消失,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 (3)因为溶液蓝色消失,所以溶液中银离子、铜离子全部被Zn置换出来,所以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NO3。 【专题攻略】 解答此类题可按下面的答题模板进行思考: 第一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第二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单质是否能与所有的金属盐溶液反应(前置后原则)。 第三步: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金属的用量)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情况。 示例:将金属A投入B的盐溶液中,滤渣与滤液的成分可总结如下(前提,金属A的活动性大于金属B的活动性,且A不为钾、钙、钠): A 滤渣 滤液 不足 B A盐+B盐 恰好反应 B A盐 过量 A+B A盐 4.(2024·广元中考)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两种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 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 √ C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向一定量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CuCl2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Fe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该金属是铜,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三种,也可能是锌和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溶质有氯化亚铁、氯化锌两种,A错误;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两种,也可能是锌和氯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