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主题串讲(4-6 单元) 化学变化中“定性”和“定量”的融合考查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 化零为整 构体系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课程标准中设置的五个学习主题中牵连面最广的主题,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学习主题以空气和氧气、碳和碳的化合物等常见的物质为载体,以物质的变化为主线,要求学生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由于涵盖面广,此学习主题在考试中占有较大的篇幅,是考试的重点、难点。 “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内容既繁杂又抽象,命题时多是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根据情境中涉及的知识进行命题,所以做这类题时要学会利用化学变化的规律,定性地解释具体的现象、事实,又要学会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题目中的化学问题,解答时要注意细节及解题步骤、格式的把握。 1.从定性的角度探究生活、生产实际中的“物质变化”问题,涉及空气和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和碳单质等常见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探究它们变化的基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考查陌生物质或反应,需要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迁移、应用能力。 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在枣庄中考中经常出现,一般以选择题、计算题为主,有时也会在探究实验题中出现,需要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图像辨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步骤及相应的技巧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较大。 3.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本学习主题实际较多的内容,在新教材体系中明确的9个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本学习主题部分涉及了3个,作为新课标新设计的内容,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会有体现,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在该部分此类题可涉及实验方案评价、操作注意事项、物质的制取与性质、用途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有极高的化学素养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素养立意:能从定性的角度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如燃烧)、实验事实进行探讨、解释,能运用转化、守恒的观念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 项目1 从定性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1.地下水经净化后,成为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下面是人们生活用水的四个情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沏茶:茶叶悬浮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溶液 B.洗碗:向水中加入的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C.给花草浇水: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给鱼缸换水:水中生物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 知识融合 搭项目 √ A [茶叶悬浮水中,不能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A错误;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能够随水流走,向水中加入的洗洁精是乳化作用,B正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C正确;水中溶解少量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D正确。] 2.(2024·湖北中考)在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时,做了如下图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B.左侧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C.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 D.可得出甲烷含有氧元素 √ D [甲烷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A正确;甲烷燃烧生成水,则左侧干冷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B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右侧烧杯内壁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题述实验可得出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D错误。] 3.(2024·连云港中考)O2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认识和获取O2具有重要意义。 (1)工业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