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099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必修3

日期:2025-04-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775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格式,2024-2025,学年,高中
  • cover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授课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学习内容为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分册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贯穿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主线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坚定制度自信的有力载体。 本节课围绕“特”与“优”,由“特”及“优”,学习我国政党制度的类型、地位、内容、优势,以及人民政协的性质、成员、主题、职能,以及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制度在促进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及其优越性 学习难点: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性及其优越性 设计备注:本框内容具有独特的德育育人功能,重在中外对比中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 学情分析 1.思维能力: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已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分析论证、科学探究、语言表达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深度参与。 2.知识储备:通过非常简单的学情调查(鉴于本次课程的封闭性和随机性),一方面,学生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是什么”已经具有初步了解,因此本框理论难度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为什么”阐释不够明晰和深入,因此需要作为本框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 分析教材、立足学情,我制定了四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本身三位一体、并非彼此孤立,落实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以“过程与方法”为路径,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我将三方面进行了整合,希望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共振,统一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1.通过观看视频“五老吃火锅”,回忆协商民主的类型,体会协商民主的意义,知道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都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紧密相联。 2.通过分析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我国政党制度“特”在哪里,能够说出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不同。 3.通过分析美国政府停摆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特”在哪里,阐明我国政党制度“优”在何处,增强制度自信与政治认同。 4.通过对比人大与政协的异同,能够阐明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增强政治参与意识。 学习评价 秉持《课程标准》精神,着眼立德树人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活动特点,制定评价量表。采用表现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得益彰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互补充的评价方式,等级赋分。 评价 内容评价赋值(ABC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综评从中美 对比中 分析“特”与“优”能够恰当调用知识,学科术语表达正确,知识生成思维缜密自然积极准备、材料丰富、实例恰当、事实确凿,内容鲜活。 表达富有感染力,思维具有逻辑性主题鲜明,思想性强,认同感强,价值取向符合人民立场和发展规律本组评他组评教师评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体现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总议题导入)教师活动1 【议学情境】 1.视频“五老吃火锅” 2.教材54页“探究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