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1134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综合题典型考点 提前练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29775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孝文帝,改革,影响,综合,典型,考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综合题典型考点 提前练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 一、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摘自班固《张骞传》 材料二 沟通中外文明之路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继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 ———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条“沟通中外文明之路”的名称。用史实说明此条道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 (4)综上所述,请你谈一谈当下的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 2.【民族交融】 材料一:北魏时期女性服饰演变 都城(时间) 都城:平城(398-494年) 都城:洛阳(494-534年) 服饰 解读 头戴风帽,身着窄袖长袍,多用羊皮制成,防寒保暖,适合游牧生活 头梳发髻,身着宽袖襦裙,端庄典雅,裙身色彩丰富,装饰讲究,凸显汉文化元素,多用丝绸、麻布制成 ———改编自武卓卓《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女性服饰演变》等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的推动,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少数民族在学习汉族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乐器、舞蹈、饮食风俗、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女性服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拓跋鲜卑是“五胡”中最迟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在其他民族已融合入汉族的情况下,鲜卑面对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体,完全成为交融体圈外的人。在这样一种统治压力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只有采取汉化道路,才可能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为比鲜卑更早进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接受,民族矛盾也因此暂时会淡化,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游牧民族”的名称并客观评价万里长城的修建。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的趋势。 4.观察下图,结合中国古代史上册教材,回答下关问题。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示意图(市斤/市亩)(局部)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