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2.B3.C4.A5.B6.B7.D8.C9.C10.A11.B12.A13.D14.D15.C 二、辨析改错(12分) 16.(1)判断:×:改正:将“新安江”改为“钱塘江”。 (2)判断:/。 (3)判断:×;改正:将“西域都护府”改为“安西都护府”。 (4)判断:×:改正:将“御史大夫”改为“通判”。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1)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巡游江东,三征辽东。(答出2点 得4分)结果: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隋朝灭亡。(2分) (2)举措:不误农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视赈济灾民。(答出2点得4分) 局面:“贞观之治”。(2分) (3)认识:要以民为本,重视保护人民利益。(2分) 18.(1)问题:财政上入不敷出。(2分)原因:加强皇权统治的需要:官吏冗余;与少数民族冲 突不断;冗兵。(答出2点得4分) (2)领导者:王安石。(3分)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3分) (3)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要立足现实,勇于改革。(答出1点得2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1)工具名称:曲辕犁;(1分)筒车。(1分) (2)原则:“华夷无别”或“华夷同重”。(2分)措施:优待少数民族,册封,和亲,实施以夷治 夷的政策,建立羁縻府州县制度。(答出1点得2分) 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册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等。(答出1点即可得2分) (3)诗歌的鼎盛时期:作品多:内容广泛:作者群体多样。(答出2点得4分) (4)示例:对外方面:日木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木,玄奘西行,这些都加强了中外之 间的交流。(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七年级历史 8,突厥帝国的灭亡,给予其治下的各个民族的酋长们以强烈的冲击。他们感到震惊和敬佩, 预感到唐将成为包括游牧世界在内的新的中心。于是,共同推举出凌驾于各族之上的“天 注意事项: 可汗”。由此,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集中国皇帝(天子)和游牧世界的天可汗于一身的君主。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共60分钟。 材料中的“君主”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 C.唐太宗 D.唐玄宗 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9.图1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宋朝名臣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咯,过人之聪 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由此可见,杨坚最大的贡献是 ( A统一货币 B.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C.绵订户籍 D.南下灭陈实现统 图1 2“千古大运河,日日千帆过。船运南北货,舟载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尝面馍。北地唱 A增进了亚非国家往来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吴歌,江南奏鼓乐。”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C.推动了中国佛教发展 D.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A.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B.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10,印刷术在唐代产生,背后或许有两股比较重要的动力:一为世俗的,主要是民众对于历书 C,加快了边疆地区开发 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的需求;一为宗教的,主要是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导致的信众对于佛经的需求。据此可知, 3.“登科之后如欲为官,尚须经过吏部的释褐试?”,中试后方可任官,基层用人遂有了客观的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旨在 条件。平民任官,不仅打破了世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而且平民从此可以凭本领而获得祟商 A适应社会需要 B.传播中华文化 的社会地位,”材料说明科举制 ( C,推动科技进步 D维护特权利益 A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保障了社会公平 11“书中共收载当时所用药物八百多种,对其中两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