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2274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7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价值,创造,实现,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框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第六课知识的升华。本框包括三目,第一目“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阐述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阐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阐明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作用,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这三目的逻辑关系是:劳动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砥砺自我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主观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学习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明确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为本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奠定了知识基础。高二学生思维整体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需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材料感知。本课时以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宁的事迹为素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与条件。 目标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指向第二框的学科核心内容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宁回报家乡的事迹,思考分析说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崇尚劳动,树立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观念。 2.通过阅读杨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自觉处理好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砥砺自我,增强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学习难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析杨宁奋斗之路教师活动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秦玥飞在自己的选择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的价值如何创造与实现。 播放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事迹的视频,展示杨宁乡村振兴的历程。 “我帮村民卖竹子,带过村民种辣椒、种葛根等。通过不断摸索,2017年她带领乡亲们用勤劳的双手带着村民一起种高山特色稻米,迎来了大丰收,也建设加工厂、建成产业园,带动村民发展了鸡、猪、鸭、牛、油茶等特色产业。”2020年,江门村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 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及文字信息,请同学们回答杨宁的事迹为什么令我们感动? 教师总结: 杨宁靠勤劳的双手带领村民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置以问答形式呈现,通过分析杨宁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和奉献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性,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树立在奉献中创造价值的观念。(对应目标1)环节二: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探杨宁成功之道教师活动 “中国发展历程中不乏杰出人物,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寂寂无名。”结合广西柳州大学生村官杨宁的人物事迹思考。 情景一: 如何帮助家乡摆脱贫困是杨宁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她尝试着带领乡亲们创业改善生活想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但脱贫致富真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