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金卷 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帝、景帝虽重提“以吏为师”,这时的“吏”已远不同于秦代 注意事项: 纯粹的主法之更,而强调廉更为民表率,倡导官吏在地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行政治理的同时亦参与教化。汉代这些措施意在 题卡上。 A.选拔利于基层治理的人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C.构建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D.削弱地方官吏职权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在《朱嘉的历史世界》中谈到:宋 的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代的“士”不但以文化主体自居,而且也发展了高度的政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 治主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便是其最显著的标识 “‘以天下为己任'蕴涵着·士’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处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理有直接参预的资格,因此它相当于一种‘公民'意识” 求的。 1.伯,作为家族内部的排行,在西周金文中多以成年贵族男 余英时意在说明 子的字出现(伯某父)。伯,作为诸侯国君或畿内采邑主 A,宋代文治造就了言论宽松的环境 称呼,西周金文中亦多见(某伯)。西周金文中“伯”的含 B.宋代的政治主体意识蕴含着理性 义体现了 C.宋代士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D.宋代科举制促成士人的公民意识 B.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文中指出:“天子传子,宰相不 C.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 D.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亦不失传贤之意”。打破这一政治平衡的做法是 2.关于孔子之说,史学家王世贞指出,其不及管子,更不及 A.茶设立三公九卿制 B.唐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周公,认为“自子思以后,世世为诸侯师,然而不能为其国 C.元朝中书省的设置 D.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救败辱焉。无它,诸侯者能以礼夫子之礼,礼其后而不能 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 以夫子之道用。”这一认识 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 A蕴含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 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 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 C.关注到了民众个性自由 动。”材料中作者认为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D.抨击照搬孔子言论的做法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西汉初期的地方治理中,统治者往往借助地方三老的“率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众”能力“导民以善”,维持初期的基层稳定,做出以“三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变法 老”为“民之师”暂替“以吏为师”的政策性调整。后来,→ D.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演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