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十二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5分,共40分。 1.孙中山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这一论断( ) A.说明孙中山信仰共产主义 B.说明辛亥革命可以救中国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促进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2.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1926年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频度的统计表,其中1923—1926年,“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最高,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一词出现频度 0.78% 2.45% 25.14%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国共合作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是因为( ) A.他组建国民党,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B.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C.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命令东北军坚决抵抗 D.他指挥军队全力“围剿”工农红军 5.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朱德曾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朱德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这一道路开始于( ) A.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B.汀泗桥战役 C.辛亥革命 D.武昌起义 6.“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歌谣描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在于( ) A.武装反抗创建革命军队 B.开天辟地确立奋斗目标 C.星火燎原从城市转入农村 D.伟大转折从幼年走向成熟 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56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B.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C.袁世凯解散国会,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D.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国共分裂后,政治局遵循共产国际在城市中发动罢工、怠工和暴动的策略,但毛泽东却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及发展苏维埃区。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材料中“非正统做法”是指( ) A.组织南昌起义 B.发动秋收起义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红军进行长征 9.1938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歌谣《阿婆领到耕田证》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得到土地证后如获至宝的心理:“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到分到田。租契换上耕田证,土地还家喜连连。……睡前仔细看一遍,三更半夜捻着边。做梦也在大声喊,万岁万岁毛委员。”从歌谣中可知( ) A.该歌谣流行于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拥护 C.孙中山平均地权设想得实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 11.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建立党的政治领导制度“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把党内思想教育常态化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强调“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