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严丽霞 课题 《认识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秒,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学业要求: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 = 60分,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以及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计算和解决更复杂时间问题的基础。教材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生活情境图,如上课、课间活动等,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时间的存在和流逝,体会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概念。同时,教材采用直观的钟面模型和动态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时分的关系和钟面上时间的表示方法,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动手拨钟面,直观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变化。同时,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整时和半时,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能辨认出时针短、分针长,这为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时分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准确读出几时几分,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时间概念相对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时间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初步体验,如知道早上起床时间、上学时间、中午吃饭时间等,但这些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的长短,对时间的多少有一定的感知,例如知道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能直观地比较不同时间量的大小。2.量感通过观察钟面、操作学具等活动,学生能建立1分钟、1小时的时间观念,知道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活动所需的时间,如刷牙大约需要3分钟等,形成对时间的量感。3.推理意识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理。如根据现在的时间和经过的时长,推算出之后的时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应用意识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将所学的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合理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能根据时间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 = 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2.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1.能准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如“差几分到几时”和“几时刚过几分”,区分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变化。2.能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如时间的计算和合理安排等。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钟面模型、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时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