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3454

第8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592958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北宋,政治,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课程导入 统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了解北宋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及重文轻武政策、王安石变法等史实。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从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3.史料证实、家国情怀: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认识北宋面临新的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和王安石变法。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907亡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历史回顾 1.陈桥兵变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960年 赵匡胤 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2.北宋建立 3.北宋统一 方针: 意义: 先南后北 979年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疆域 北宋疆域 局部统一 材料研读 (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1.目的: 解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政权动荡的历史积弊,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崇文抑武 2.方针: 太祖雪夜访普图 ①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1)军事上 2.措施 ②任用文臣管理军务,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病总于三帅(禁军三部分的统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利: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1)军事上 2.措施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无法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驻地1 将领1 驻地2 将领2 驻地3 将领3 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军事上 2.措施 (2)政治上(在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副相)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 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2.措施 (2)政治上(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④取消节度使的税收权力 2.措施 ⑤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文化上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①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 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影响:科举制的发展,为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