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在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那么,整个欧亚大陆政治败坏、社会离析,主要是由于内部的腐朽还是外部的入侵呢 ···诸古代文明因这种内部的腐朽而虚弱不堪,所以很容易成为外来游牧民族入侵的目标。———《全球通史》 古巴比伦王国 克里特文明 哈拉帕文化时期 夏商周时期 世界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第一次是从公元前2千年代中叶开始,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以印欧人为主力,对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的入侵;第二次是公元1世纪左右-7世纪,以闪人为主力,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第三次是13世纪开始的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一次,主要是蒙古人及大量突厥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的入侵。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迁徙、冲突、融合: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千年对局 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区(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 以及人口迁徙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法国战败,法国退出了对加拿大和印度的争夺,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 1783年,通晓多门外语的威廉·琼斯被派往印度,开始研究印度及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化。他一生学习了28门语言,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威廉·琼斯 印度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古英语、波斯语等语言,在名词词尾、动词词根、语法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系统的相似点。他认为这些绝不是偶然的,这些语言必定衍生自同一种原始母语,他命名为“印欧语”,经过后世学者的补充和论证,“印欧语”、“印欧人”的概念被广泛认可。 英国和印度的直线距离超过7000公里,相当于从广州到土耳其的距离,而他们的语言却在同一语系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蒙古西征(P64) BC3000 BC1000 AD600 公元前后 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亚欧游牧 民族的迁徙 千纪表示一千年的时间跨度,相当于10个世纪。前2千纪:前1001年到2000年 材料一: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特点:逐水草而居,社会结构简单,长期狩猎,性格剽悍,机动性强。 特点: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细密的社会分工,城市、文明、财富。 游牧世界 农耕世界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概况: 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印欧语系) 材料三: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汤因比《人类与大 ... ...